“珠村覆綠地塊發現偷倒建筑垃圾,請立即處置!”蘇州市吳中經開區市政公司智能指揮中心坐席員立刻調取珠村覆綠地塊監控畫面,核實異常情況并上報至工單平臺。隨后市政部門安排人員前往現場處置,不到2個小時,偷倒建筑垃圾的問題就得到處理。
城市管理“千絲萬縷”,但“一針一線”關乎城市質感。吳中經開區堅持“一盤棋”理念,統籌轄區市政交安、綠化養護、環衛保潔等20多項城市管養任務。通過信息化支撐、數字化賦能,構建“1+N”智慧市政管理平臺,推動城市管理更精細、更高效、更智能。
“1”個集成指揮中心。智能指揮中心集監測預警、跟蹤管理、應急處置于一身,圍繞防災減災、應急管理、城市管理等重要事項建立值班值守制度,365天24小時全領域、全時段監管處置各項城市管養任務,實現“一屏觀經開”“一網管市政”。中心接入天眼探頭12578個,另補建監控盲點513處,實現轄區主次干道、公共區域的可視、可管、可控。
“N”個智慧監管平臺。經開區市政公司已搭建或升級優化工單服務平臺、環衛監管平臺、渣土車智慧監管平臺、覆綠地塊監管平臺、路燈監控系統、橋隧下穿水位監測系統等“N”個平臺,一張不受時空限制,全時段、全市域覆蓋的數字化城市管理網全面鋪開,促進市政管養問題的快速發現、監督處置,推進城市管理邁入數字化、精細化、智慧化軌道。
工單服務平臺以“接單—指派—處理—跟蹤—驗收”形成閉環管理。平臺鏈接街道聯動中心,適應聯動中心派單、定期巡查上報、系統監控監測預警等多種場景,基于GIS地圖可視化功能,實現工單信息第一時間匹配、工單派發定位地圖顯示、工單處置實時動態監管。自去年7月上線運行以來,截止2023年2月共完成處理工單15932件。
環衛監管平臺基于環衛車載GPS及視頻、電子工牌等物聯設備,實現對人員保潔、機械化保潔、垃圾收運等環衛專項業務的全周期可視化管理,利用系統大數據對作業車輛全程定位、軌跡查詢,對作業人員點驗調度、調取查看,進一步消除市容環境管理盲區,提升管理效能和保潔質量。
平臺上線以來,同步推進物聯網絡建設,強化配備作業車輛和作業人員信息設備,目前已配備3個標段共計73個車載設備和327張人員工牌,計劃今年配備車載設備約480個,人員工牌約2250張。
市政公司不定時開展重點路段“大掃除”活動,集中對道路道板路面、隔離欄、果殼箱、公交站臺等公共設施及衛生死角進行清理和清洗。三月以來,共出動作業人員180余人次,清洗果殼箱750余個,清洗護欄約14600余米,清理衛生死角垃圾15余噸。
渣土車智慧監管平臺利用監控AI分析、GPS跟蹤預警等技術,自動分析渣土車違規情況,如違規入境、軌跡偏離、車廂未封閉等行為,并自動報警。執法人員接收工單后,根據車輛GPS定位第一時間進行現場攔截并核查執法,實現對渣土車“兩點一線”的智能化監管。
去年全年,利用平臺查處未辦理處置證、未備案等違規行為623起,車輛744輛;17個重點地塊依托監管平臺查處偷倒工程渣土4627車次,共計方量69290方。
覆綠地塊監管平臺通過“技防+人防”的方式對地塊全面監管。覆綠地塊在移交后安裝監控設備,視頻監控AI技術自動分析地塊出入口、周邊及內部異常情況并自動預警。預警信息推送至養護單位現場核實或處置。技術手段結合人工巡查,有效落實地塊閉環管理、長效管理,有效消除城市管理薄弱環節。
路燈監控平臺通過不間斷地監測路燈線路的電流和電壓值實現異常預警。按照“一燈一號”原則,精準判斷路燈線路位置及異常狀況,如接觸器跳閘,電源失壓等等。此外,市政公司增設橋隧下穿水位監測系統,實時監控水位變化,增強安全預警和溯源能力。
依托“1+N”智慧市政管理平臺,實現市政設施“預養護”、市政作業“細管理”。市政公司正式運行以來,聯動工單下降了約350單/月,下降率超30%,市民滿意度也顯著提升,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城市管理精細化程度邁上新臺階。
主辦單位: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網站支持
備案:蘇ICP備10060399號 網站標識碼:3205060031
公安部備案號:32050602010344